打篮球的好处

  打篮球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锻炼反应速度,加快发育速度,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强团队意识。

  因为算是个运动方面的专家吧,经常有人会问我小孩子参加哪项运动最好?“篮球!”这永远是我的第一回答。

  篮球诞生在中国体育界熟悉的、创办于1885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春田学院。1891年,春田学院的体育教师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James Naismith)为了对付冬季寒冷的气温,让学生们能够在室内有限的空间里继续进行有趣的运动, 他在春田学院发明了篮球,春田学院也因此名扬天下。中国很多早期现代体育的创始人如董守义、马约翰、舒鸿、宋君复、牟作云、徐绍武(我本科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的教授和前系主任)等都是毕业于春田学院。

  我当年篮球也打的不错哟!曾经是南京市男篮参加江苏省第八届运动会夺冠的主力队员之一。要不是因为当时“家庭成份不好”,我应该是和当时很多队友一样去打专业队的。

  为什么是篮球呢?我把打篮球对人生(身)发展的十大好处归纳如下:

  1. 长个子,提高有氧能力

  虽然打篮球对身体的发育各方面都有好处,但最大的好处应该是长个子和提高有氧力。因为篮球是个“高人”运动,长得高或跳得高都是优势。一场比赛下来,跳的次数可高达200多次,骨骼所得的生物力学信号则是“要生存,得往上长”!

  我还记得当年在南京中山东路少体校训练时,我们经常偷偷把体操队的跳板拿来过过扣篮的瘾。晚上睡觉的时候,也经常会做飞起来抢篮板球的梦。一个对打篮球长个子最简单的“科学”证实就是和我的三个哥哥比,我的个子最高。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青少年时期的篮球运动对我骨头发育的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还显而易见。这幅图片是我前两年用最新的DXA仪器上做的骨密度检查:正常,且远远高于同龄人!

  国外的研究表明,女孩子40%的骨发育是在12-14岁间(男孩子13-15岁)完成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每天至少应该跳100次。但一个不容乐观的情况是这一年龄段的大多数的中国孩子已经基本处于久坐的生活方式了。

  谈到有氧能力训练,过去的传统认识是长时间的中低强度训练(如长跑,滑雪)最有效。但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肌肉(线粒体)层面的用氧能力对有氧能力的发展很重要。而篮球式的大强度间隙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则是肌肉层面的有氧训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女孩子有氧能力的发育(上图中虚线)和骨骼的发育有类似的规律,到16岁已经达到高峰;青春发育期阶段是否运动直接影响一个人后半辈子的健康!

  2. 提高感统能力

  研究表明,很多现代心理或发育疾病(如自闭症)都来源于人的感统能力(sensory integration,即大脑协调各感官之间信息关系的能力)出了问题。而人在打篮球时,各种感官(眼睛看着球,手感受到防守队员的动向,耳朵听到教练和队员的呼唤,向队友的大声提醒,本体感受器调控着自己身体的部位,跳在空中时的平衡感官的反馈等等)都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工作,互相配合协调。篮球运动也因此成为最佳的感统训练之一。

  运动已经被证明是最有效的自闭症干预方法之一

  3. 提高反应能力

  篮球属于开放型运动技能(open skill)的运动,需要运动员根据场上千变万化的瞬间去应变。久而久之,反应时间缩短,反应能力提高。记得有一次在饭桌上,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一大罐冰水打翻了,在滚滚水流冲向我座位的一刹那间,我已经迅速躲开了。大家都惊呼我的反应好快!事后一想,这本能的反应都得益于我多年前的篮球训练。

  Time is everything! (时间决定胜负!)

  4. 提高决断能力(Decision making)

  和提高反应能力异曲同工。瞬息万变的球场要求一名运动员果断地做出什么时候投球,什么时候传球等等的决定。对方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在何处?如何扬长避短排出最佳阵容?这些决断能力的练习势必能够帮助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决策。

  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5. 提高观察能力

  我刚开始学打篮球时,教练总是提醒我们要学会用眼睛的余光去同时观察自己负责的防守对手。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观察能力(situational awareness)。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对周围生活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当年在底特律我的第一所美国学校(Wayne State University)工作时(学校周围不是很安全),晚上一两点钟从办公室出来时,我都会先本能地左右扫一眼,然后才去开车。我同时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国内体育界的饭桌上,第一个站起来给客人加茶水的多是有打球(观察能力强)或武术(比较注意礼仪)训练背景的人。

  白队队员在防守自己负责的队员的同时,关注对方持球队员的动向

  已经很危险了!

  6. 培养胆量和冒险精神

  害怕(fear)和前忧后虑(worry too much)往往是我们人生进取中的一大障碍。而在篮球重大比赛的紧急关头,果敢地去尝试常常是胜利的必需。记得当年我刚到美国上的第一节博士研究课以后没几周,任课教授就让每位学生为自己的课堂小课题(project;美国研究生课的一大特点就是每课必有project)“开题”(说明重要性,目的和实验设计)。我是十分“从容”地做完了自己的开题。

  下课后,同实验室的美国同学惊奇地问我:“你的英文so so(一般),但为什么看上去你一点也不紧张?”我当时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打比赛时有几千人在看,呐喊,课堂这点儿阵势对我而言是小菜一碟。”说完,我也突然意识到胆量和冒险精神已经通过打篮球浸入到我的“骨子”里去了。

  面对疯狂的球迷,一名优秀的篮球队员必须做到能够“置之度外”

  7. 敢于面对失败

  参加过竞技体育的都肯定有过失败的经历,人生其实也是如此。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更上一层楼,则是每一位体育人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得的最大收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大学生自杀者中鲜有体育系的学生(据内部未经证实的信息)的原因吧。有输得起的经历和不怕输的精神,何事不可为?!

  失败难免,关键是不能放弃!

  8. 坚毅——不屈不挠的毅力

  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都是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道理。现代心理学把它叫做“Grit”(韧劲)。美国华人学者Angela Duckworth的研究发现,“韧劲”是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高于智商和情商。并成功地用“韧劲”量表来预测西点军校军官的选拔。而篮球的训练就是对球员“韧劲”最好的锤炼。

  当年在少体校打球时,我们的教练张宝林是一位出了名的严厉(very very tough)教练,常常练得队员们都很“恨”他。但当我们后来拿到冠军和之后在人生的道路取得成功以后,无不感谢恩师张教练当初给我们上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最重要的人生“课程”。

  韧劲是生活中的马拉松,而不是短跑

  9. 团队!团队!

  Teamwork(团队合作)是现代职场中对员工素质培训中很重要的一点,而篮球本身就是个团队运动,一个人和一个队的成功,一定是这个队集体中的每个人(包括他们的运动技能、技战术、性格等)的融合。

  记得我们当时的南京市青少年队(高矮胖瘦不一)在比赛前做准备活动时,和“人高马大”的对手相比较总是很不起眼,但一旦打起来,我们总是各尽其责,变得非常有战斗力。当时的江苏二队也常常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现在想想,他们的心理负担很重可能也是导致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记得有一次输给我们以后,他们的教练竟然罚队员从南京市中心的中山东路一直跑到中山门(当时的江苏二队住在中山门外灵谷寺旁的南京体院)。

  1979年,美国第一支NBA球队,即当时的华盛顿子弹队(现在叫“奇才”队)访华,他们队员的组成也是“参差不齐”:矮而快的后卫组织进攻,高而壮的中锋就连当时亚洲最高的穆铁柱也扛不住,快而准的前锋更是能轻而易举地撕破防线,让当时的中国篮球界眼前一亮,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成功的“团队”应该如何组合:各有特点,合而为一!

  华盛顿子弹队的访问是“乒乓球外交”后又一次重要的中美体育外交

  天才可以赢几场比赛,只有团队精神和智慧的结合才能赢得冠军!

  10. 培养领导力(Leadership)

  一支篮球队的培育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拔队员,培养技能,技战术,在心理和打法上把一群人拧在一起,赛季的准备和调整等都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练和队员年复一年的努力。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的青少年篮球比赛,半决赛时,对手是苏北的一个城市队。他们个个人高马大,不少还长了胡子(现在想想,可能不少是改了年龄的)。我们队大都还是学生,心理上开始胆怯起来。为了准备这场比赛,我们的教练做了精心的准备。

  第一是分析(心理减负),由当时的球队顾问何金贵教练负责。这个何老教练也是个传奇人物,年轻时候在日本打过棒球和篮球,文化大革命中自然成了被批斗的对象。1973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他的日本球友托日本代表团来打听他。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从北京打长途电话来询问时,他老先生还在中山东路的体校里打扫厕所。虽然没让他见日本代表团,但总算把他给解放出来了做了顾问。

  何老教练以徐州队(当时我们两个队都和徐州队交过手)为参照,从中锋到后卫一一对比。按照他的分析,我们应该赢10分球。心理一解放,加上针对性的反复模拟,我们这场比赛最终是以30多分的优势大获全胜。

  生活不只是篮球,但篮球充满了生活的哲理

  “悟”到打篮球中蕴含着很多生活哲理的我,也尽可能地把它们用于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去。以“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例,我的研究生找工作时,我都要求他们反复模拟找工作的所有面试细节。研究生按照我的布置先准备,然后由我亲自参加“考问”。一次不行,两次,一直到我满意为止。

  甚至有好几次研究生已经练到哭,不肯去参加面试了,这个时候我就让她们回家听古典音乐放松,做“超量恢复”(指人体在大强度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中,身体的机能不仅能恢复到训练前的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可出现超过原有水平),再去面试。我的研究生都是一次面试成功拿到了工作。

  另外我在做中美学校体育对比研究时还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美国的校长都是有做过体育教练背景的。当我问他们,体育的经历是如何帮助他们赢得领导岗位时,他们的一致回答是,有管理运动队和准备赛季的经历,管个学校易如反掌。国内许多体育界成功的掌门人也都有球类项目的经历。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是个篮球高手

  大诗人陆游有云“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打篮球其实就是可以给孩子们很多“诗外”的人生收获。现在我们中国的问题是,篮球的专业人士还没有认识到这些“诗外”的好处并把它们告诉校长、家长和学生。学校篮球(即使在所谓的篮球特色学校)也只是为少数人服务,通常也只是为了篮球而篮球,基本忽略了篮球可以带给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转移价值”,因此很难得到学校和家长的真正支持,十分可惜,急需改进。

  中国国内对孩子们的篮球教学很多时候还基本借用训练成人的一套方法,缺乏科学和fun(乐趣),对孩子们当然也没有多少吸引力

  时光荏苒,一晃离开驰骋的篮球场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从当年打篮球中悟出的人生哲理,倒像是山西的老陈醋,越琢磨越有味。晒出来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也希望它能帮助中国教育界以及家长们重新认识——篮球,这项全世界最有价值也是最受欢迎的热门运动。

  打篮球的坏处

  打篮球的坏处是打篮球会容易受伤。

  1、会导致骨膜损伤

  2、手指关节变粗

  3、膝盖冲击力比较大,打篮球很伤膝盖半月板。打篮球时,自然少不了过人的这一系列动作,无论是变向、拜佛、背后运球,这些技术动作都会威胁到人的膝盖。当你做这些动作时,如果选择第一步启动很快,后面的动作就得慢一些,不然会使膝盖不适,引起疼痛。

  4、容易出现关节韧带拉伤和扭伤

  5、打篮球容易引起肌肉拉伤。打过篮球的同学们都知道,篮球需要身体的对抗,而某些瘦弱,身体素质较差的就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在撞击时,身体忽然哪儿一抽,肌肉拉伤就来了。

  6、打完篮球以后不要喝碳酸饮料。因为,喝碳酸饮料非常容易造成身体的钙质流失,特别是在刚运动以后。

点赞(3)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